当课业负担减轻,童年会是什么颜色?在高台,答案藏在一封封往来的信笺里,藏在无人机划过的弧线里,也藏在一张张精妙的剪纸里……“双减”之下,多彩的社团活动,正为孩子们的成长调出最斑斓的色彩。
宣化镇中心小学学生孙延浩和解放街小学的贾钰杨是笔友,他们定期向对方分享各自的近况。“亲爱的杨杨!我们学校也有编程社团了,我可喜欢了!”孙延浩在信里写道。

在社团课上,孙延浩正向同学们自豪地展示他的超级轨道机器人。“以前总觉得编程课是城里学校的‘专利’,现在我们学校也有了,我就立即加入了编程社团,每次设计都感觉特别有成就感。”孙延浩开心地说道。

与科技社团的现代感交相辉映的,是非遗工坊里的静谧与专注。在这里,剪刀在红纸上游走,丝线在指尖穿梭。学生王稳鑫完成了一幅精美的剪纸,他小心翼翼地将作品收好,说道:“我特别喜欢剪纸,静下心来慢慢剪,最后展开的那一刻,就像变魔术一样!”传统文化的种子,就这样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。

“我们学校变化很大,每天和同学们一起学剪纸、串珠、编织等新本领,是我们最快乐、最幸福的时候!”宣化镇中心小学学生王语婕笑着说。
“浩浩,等下次你进城,你教我编程好不好?我也教你操作无人机……”贾钰杨在回信中也分享自己的社团活动。

在解放街小学,无人机社团的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,正专注地操控着方向杆,贾钰杨发现社团和文化课竟然能相辅相成:“以前上数学课总觉得图形、角度离我们好远。学了无人机才发现,这些知识这么有用!想让飞机翻个跟头、画个圆圈,都得算好角度和路线。现在我上课听讲可认真了!”

戏曲社团里,“小花旦”们在一板一眼地练习唱腔与身段;操场上,各类体育社团生机勃勃……科技与艺术在校园和谐共舞,共同滋养着孩子们的成长。“社团活动让孩子们既释放了学习压力,又展示了自身特长,”解放街小学副校长车驰明表示,“这正是我们践行五育并举,培养孩子全面发展的初衷和落脚点。”
目前,高台县通过“专业教练+校内教师”的模式,已在全县成立社团200多个,成为孩子们发展兴趣、施展才华、点燃梦想的舞台。